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有着深厚末日情怀的作家.在他的小说中,事件相互作用,作家则注视着情节发展,并挖掘出希望.可以说,情节在某种程度上负载着作家精神朝至的历程,是作家预设的"末日",这使得情节具有两极性、共时性和未完成性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2.
古代"诗法"的承传,在单部诗法著作上,有近于"诗格"之体的承传和近于"论诗及辞"诗话之体的承传;在诗法汇编著作上,有分门类编之体和丛编之体的承传.古代"诗法"体制的承传,从内在影响着它作为格法类著作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4.
道家是中国本土化思想的代表,对整个民族意识的塑造、民族习惯的形成、民族行为的选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今多元文化价值观视域下,社会道德缺失、人际关系紧张、人与自然关系微妙等问题迫切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规制,养成良好的个人品行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构建和谐共融的生存格局。在这个过程中,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从回放中获得启示,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有利于帮助我们把握传统文化的实质与核心,正确的对待、继承,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有效的克服文化守成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有利于充分发挥传统文化醇化道德、传承文明、协调关系、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为实现中国梦凝心聚力。深入研究道家对中国人思维方式和实践行为的影响,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必要的任务,引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结合,使人们在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统词学视野中的“明词”之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明词总体性否定的判评,二是对明词衰亡的多元分析探讨,三是对词亡于明的消解与纠偏之论。其中,在第二个维面,人们主要从词曲相混、自度曲律、委靡软俗、意格不高等方面对明词之弊予以论说;在第三个维面,况周颐、赵尊岳从较为辩证的角度论说明词不足与值得肯定之处,显示出超越于时代的卓越识见。传统词学对“明词”的批评,从一个独特视点展开与深化了对古典词史演变发展的认识,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谭觉园的《觉园词话》,在词之起源、体制、创作、声律、正变之论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见解。在词体起源论上,它将词之起源框定于中晚唐时期。在词之本质论上,主张以情为本,强调情感表现为词的第一要义。在词之创作论上,标树十六字诀,全面简洁地对词的艺术表现提出了要求。在词之声律论上,以维护词之本色为目的,细致论说了词的声调用韵等方面内容,廓清了本末轻重,提出了不少新的主张。在词之正变论上,则体现出甚为平正的批评观念。谭觉园的词学思想,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在我国传统词学批评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及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明代四六书启总集要审定、确立当代经典,首先要厘清影响经典被建构、解构与重构的根源所在——文体意识与文化类型,才能从宏观层面把握各类总集在当代作家经典化过程中所呈现的大文化走向。其次,要客观考察晚明时期在处理阶段性经典与历史性经典之关系层面卓有成就的总集——《古今濡削选章》与《启隽类函》,它们反映了那个时代在“典范融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